纪王崮:一座沉睡两千年的古城正在苏醒

专家建议将纪王崮墓群升级为古城遗址,并加快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保护其重要历史价值。

在山东沂蒙山区腹地,沂水县泉庄镇的群山环抱中,一座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城正逐渐揭开神秘面纱。8月初,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等权威机构的七位专家齐聚沂水,对纪王崮遗址进行深入考察论证。专家们一致建议将原”纪王崮墓群”更名为”纪王崮古城遗址”,并呼吁加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这一建议不仅是对遗址性质的重新定义,更意味着我们对这片土地历史价值的认识正在发生质的飞跃。

纪王崮,这座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奇特山崮,顶部面积达0.45平方千米,是七十二崮中唯一有人常年居住过的崮顶。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罕见的人文景观——崮顶平坦如台,四周悬崖峭壁,形成天然的防御屏障。2013年,纪王崮春秋墓葬的发现震惊考古界,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座规模宏大、结构特殊的墓葬,南部为墓室,北部为车马坑,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和成组青铜器。更令人称奇的是,墓室与车马坑共凿建于一个岩穴中,这种前所未有的埋葬方式引发了考古学界的广泛讨论。

然而,最新考古发现表明,纪王崮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座春秋墓葬。专家们在实地考察后确认,这里存在着城墙、道路、城门、陵园等多种遗址要素,构成了一处完整的古城遗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考古证据显示该城址在汉代曾被修复利用,这意味着纪王崮的历史延续性比我们原先想象的更为长久。这些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纪王崮的认知——它不再仅仅是春秋时期的一处贵族墓地,而是一座有着复杂历史层次的古代城址。

纪王崮古城遗址的确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山城类型提供了珍贵样本。在中国古代,利用天然险要地形修筑城池是一种常见做法,但像纪王崮这样完全依托崮顶平台建造的城址却极为罕见。这种”崮顶筑城”的模式,反映了古代先民因地制宜的智慧,也为我们理解春秋至汉代鲁中山区的政治军事格局提供了新视角。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某个古代方国的都城所在,其战略位置和防御功能在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看,纪王崮具有多重价值。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化堆积丰富,年代序列清晰,是研究东周至汉代考古学文化、墓葬制度、城市发展等课题的珍贵资料。同时,纪王崮还具有突出的展示价值。作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它本身就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加上古城遗址和春秋大墓的人文内涵,形成了”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独特魅力。目前,纪王崮已被开发为天上王城旅游景区,但专家建议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将把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有机结合,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加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专家论证会形成的核心建议。这一建议具有前瞻性和紧迫性。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遗址面临的自然风化和人为干扰风险也在增加。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仅能够为遗址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还能通过科学规划实现考古研究、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从国内外成功经验看,高质量的考古遗址公园往往能成为区域文化名片,带动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对沂水而言,纪王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将成为推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纪王崮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推进。专家建议尽快制定长期考古工作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这是确保遗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具体实施中,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平衡好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遗址保护不应局限于物质遗存的保存,还应关注与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当地民间传说、传统工艺等,构建完整的文化记忆。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纪王崮就像一部等待破译的古老典籍,每一页都记录着鲜为人知的历史密码。从春秋墓葬到汉代城址,从考古发现到国家公园,纪王崮的价值认知在不断深化。这座沉睡两千年的古城正在苏醒,它不仅将改写山东古代历史的部分章节,也将为当代人提供一处感悟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随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推进,纪王崮有望成为展示齐鲁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让沉睡的历史真正”活”起来,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纪王崮的故事提醒我们,中华大地上还有许多未知的历史等待发现,每一次考古突破都可能重塑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珍贵遗产,是我们对历史的责任,也是对未来的承诺。当专家们呼吁加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为历史与当下搭建对话的桥梁,让两千年前的古城在现代社会重焕生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