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高薪工作”骗局:一个陕西青年的164小时跨国噩梦

陕西小伙轻信网友高薪诱惑被骗至缅甸诈骗园区,家人正艰难营救,境外务工骗局再敲警钟。

2025年8月3日,一通来自缅甸的神秘视频电话,彻底撕裂了陕西略阳县高家的平静生活。屏幕那头,25岁的小高眼神闪烁,背景是陌生的热带植物和简陋的板房。”爸,我被骗了…”这句话成为这个职高毕业生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完整真话。此后164个小时里,这个普通农家陷入了一场跨国营救的煎熬,而小高则被迫在缅甸毛里棉的某个诈骗园区开始了他的”工作”——每天工作18小时,完成不了业绩就要遭受电击。

小高的遭遇并非个案。2025年上半年,中国警方接报的境外务工诈骗案件同比激增43%,其中缅甸北部地区占比高达67%。这些案件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受害者多为18-30岁的年轻男性,学历集中在职高至大专,通过社交平台结识”热心网友”,被所谓”月入3万包机票”的海外高薪工作诱骗出境。小高的求职轨迹就像一部被反复播放的悲剧——从成都某餐饮店的离职,到广州”朋友”的接待,再到曼谷机场那辆改变命运的面包车,每个环节都暗藏杀机。

“帮我报警,我被骗到缅甸的毛里棉。”这条发给前同事朱先生的求救短信,暴露出诈骗集团运输链条的精密运作。调查显示,受害者通常被要求先飞往泰国等第三国,再通过陆路偷渡至缅甸。曼谷至毛里棉的路线尤其危险,沿途要经过三个地方武装控制区,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人口贩卖走廊”。某反诈组织负责人透露:”这些’蛇头’会在机场举着写有受害者名字的牌子,表现得像正规接机人员,上车后立即没收手机和证件。”

毛里棉——这个缅甸掸邦东部的小城,正在成为新型电信诈骗的”重灾区”。与臭名昭著的妙瓦底相比,毛里棉的诈骗园区更隐蔽、管理更军事化。获救者描述,园区外围是5米高的电网围墙,内部按功能分为生活区、工作区和”惩戒室”。新来的”员工”要接受话术培训,主要针对中国境内中老年人实施投资理财类诈骗。一位曾被困87天的幸存者回忆:”组长拿着冲锋枪巡逻,电脑屏幕每隔15分钟就会自动截屏,发现用中文打’救命’就会触发警报。”

小高父亲的手机里保存着那段诡异的视频通话记录。画面中儿子机械地重复”我很好”,背后隐约传来键盘敲击声。反诈专家指出,这明显是被迫拍摄的”平安视频”,诈骗集团会定期让受害者联系家属,既是为了消除报案动机,也是变相施压索要赎金。陕西警方在接警后立即启动跨国协作机制,但掸邦东部复杂的政治局势使营救困难重重。目前已知有四种脱困途径:支付5-20万不等的赎金、等待中缅联合执法行动、园区间”人才转让”时趁机逃跑,或者…完成年度业绩指标。

这起案件暴露出境外务工诈骗的三大新特征:一是诈骗集团开始伪造海外企业招聘资质,甚至提供”线下面试”;二是利用短视频平台精准投放招聘广告,算法推送形成信息茧房;三是胁迫受害者发展下线,形成裂变式骗局。略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长表示:”现在骗术升级到会先给受害者办理真实护照和签证,使其通过正规渠道出境,降低戒备心理。”

截至发稿,小高家人已筹集8万元赎金,但中间人突然失联。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工作人员透露,2025年中缅已开展三次联合清剿行动,解救了427名中国公民,但仍有大量受害者下落不明。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营救仍在继续,而每天都有新的”小高”被塞进开往边境的面包车。他们的求职噩梦,往往始于社交软件上那个闪烁的对话框:”兄弟,想不想月薪三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