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封禁超1000个AI仿冒“于东来”账号,打击黑灰产,一企业被罚15万元,平台呼吁共同监督AI滥用行为。
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一股“AI黑灰产”的暗流也在悄然涌动——他们仿造名人的声音与形象,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甚至直接挑战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9月8日,抖音集团公开披露:平台于今年一季度发现大量借助AI仿冒知名人物“于东来”语音、形象进行违规营销的账号。这些账号不仅涉嫌侵权,更严重的是,他们通过高度逼真的合成内容骗取用户信任,进而带货盈利。抖音目前已封禁相关黑灰产团伙账号1000多个,并将线索移交监管部门。随后,泉州市丰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涉事企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15万元。
这已不是抖音第一次向AI黑产亮剑。
此前,就有商家利用AI仿冒运动员及其家属带货,虚假叙述“家里要盖房”等卖惨剧情销售驼奶粉、土鸡蛋、洗衣液等商品。这些内容情感操控痕迹明显,利用粉丝信任与同情心实现转化,性质极其恶劣。
🔍 你看到的“名人”,可能是AI造的;
你听到的“亲人故事”,可能是合成语音;
你信以为真的“测评”,可能完全出自虚拟生成……
随着AI生成内容爆发式增长,虚假营销、人设仿冒、虚构口碑等现象正在平台悄悄滋生。抖音电商于9月2日正式发布公告,明确将加强对AI内容滥用的治理,并公布四大典型违规案例:
❌ 案例一:AI仿冒名人带货
例如有账号合成某运动员父亲、哥哥的声音,使用相同剧本讲述“盖房故事”,借情感流量销售商品。
❌ 案例二:生成违背常识的AI内容
如利用AI渲染根本不符合农业现实的“辣椒丰收场景”,夸大种苗量产,误导用户下单。
❌ 案例三:AI内容与商品无关
如实际卖的是硫磺皂,视频却用AI篡改新闻背景吸引点击,严重误导观众。
❌ 案例四:未声明AI生成内容
平台强调,所有由AI生成的内容需主动添加标识,否则将视为违规处理。
—
这不是平台第一次出手,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抖音、微博、快手等平台陆续响应国家《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均已上线AI内容标识功能,要求用户自主声明合成内容,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加以隐式标记,构建“人+机”双重审核机制。
—
🤖 AI是一面镜子,既照见技术进步,也反射人性暗面。
当我们为AI生成的创意短片喝彩,为虚拟主播的流畅互动惊叹,也请不要忘记,这项技术同样可能被滥用、被扭曲、被用于牟取不义之财。
每一个消费者,都应保持清醒:
- 不轻信“过于完美”的视频与声音;
- 警惕情感操控式营销剧本;
- 主动查看AI生成标识;
- 积极通过平台渠道举报违规内容。
科技不该被用来编织骗局,而应服务于更真诚、透明、可靠的连接。抖音此次的重拳治理是一个明确的信号:AI不是法外之地,虚拟世界同样需要真实的责任。
如果你也关注AI时代的信任与安全,不妨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清黑灰产的套路,和我们一起守护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