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2600元“和田玉”变玻璃!消费者维权路上的曙光与警示

消费者2600元直播间购得假和田玉手镯,经媒体介入维权成功,揭露直播电商货不对板乱象。

当李女士在直播间看到那款“新疆和田玉”手镯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花费2600元购买的“珍宝”,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场骗局背后,隐藏着整个直播电商行业的隐忧。

2025年8月22日的清晨,德州市民李女士像往常一样刷着手机。偶然间,她进入了一个名为“新疆璺辔珠宝”的直播间。主播信誓旦旦地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新疆和田玉”,展示着一个标价88888元的商品链接。在李女士表示对一款米黄色手镯感兴趣后,主播迅速上架该商品并将价格改为2600元。

“当时链接显示商品材质为玉石,且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李女士回忆道,“但当我收到货后才发现,材质描述不知何时已变成了玻璃。”

​货不对板的“珍宝”​

8月23日,期待已久的快递终于送达。李女士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裹,却发现实物与直播间宣传严重不符:手镯的尺寸、颜色和质地完全不像玉石,反而更像廉价的玻璃制品。更令人疑惑的是,包裹中附有一张手写开单卡和一份珠宝玉石鉴定证书,证书显示该手镯为“和田玉(碧玉)”,但实物与证书描述的特征完全不符。

当她联系店铺客服时,对方却声称开单卡和证书并非店家提供,可能是“快递人员放入”,并强调该商品为“定制产品”,无法退货。这让李女士感到既愤怒又无助:“谁会花2600元买个玻璃手镯呀?”

​维权路上的波折​

李女士随后向直播平台投诉,平台方介入调解。但商家坚持称商品为定制产品,拒绝退货。平台提出补偿300元优惠券的解决方案,但李女士坚持要求全额退款。由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售后流程被关闭。

在维权过程中,李女士发现该直播间显示的IP地址在新疆,但实际发货地却是安徽亳州。她尝试根据快递单上的寄件人电话联系对方,接听者自称是“快递员”,随后不再接听任何来电。

令人寒心的是,当李女士在直播间提醒其他消费者时,每次发言都会被工作人员踢出直播间。然而,她的坚持引起了其他受害者的关注。期间,多位消费者私信李女士称经历了相同的遭遇。

浙江杭州的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名为“新疆李老头”(与“新疆璺辔珠宝”为同一人)的直播间购买了1800元的玉石产品,幸好在下单几小时内被其他消费者私信提醒,及时发现了问题。虽然他立即拒收包裹并要求退款,但退款过程同样困难重重。

​转机与曙光​

9月3日,记者将李女士和李先生的遭遇反馈至直播平台。平台工作人员在收集订单号及消费者联系方式后,表示将核实情况并推进售后。令人欣慰的是,当日下午,李女士就收到平台客服来电,被告知已重启售后流程,并承诺要求商家退款。

9月4日,李先生反馈称已收到商家退款。9月7日,李女士也完成了退货退款,2600元购物款全额返还至其账户。历时半个多周的维权之路终于画上句号。

​直播电商的隐忧​

这起事件暴露了直播电商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商家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然后以“定制产品”为由拒绝退货,这种行为涉嫌欺诈。其次,平台在售后处理中存在监管漏洞,往往倾向于保护商家而非消费者权益。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问题并非个例。随着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类似投诉层出不穷。消费者在享受便捷购物体验的同时,也面临着维权难、举证难等问题。

​维权建议与警示​

针对直播购物,消费者应当保持警惕:首先,选择正规平台和信誉良好的商家;其次,保存好购物凭证、直播录屏、聊天记录等证据;最后,遇到问题及时向平台投诉或向消费者协会求助。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直播电商的监管,完善售后服务机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平台方应当建立更严格商家准入制度,加强对商品质量的审核,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维权渠道。

李女士的维权经历虽然最终取得了成功,但过程中的波折与艰辛令人深思。在直播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便捷与安全、创新与规范,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起事件也给我们带来启示: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提高警惕,理性消费;作为平台,要加强监管,完善服务;作为监管部门,要健全制度,规范市场。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网络购物环境。

当李女士最终拿回2600元退款时,她感慨地说:“这次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希望我的故事能帮助更多人避免上当受骗。”这正是消费者维权路上的意义所在——不仅是为了个人利益,更是为了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与规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