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零添加”多为营销噱头,新国标将禁止此类标识,消费者需细读配料表辨别真相。
当我们走进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酱油产品,那些醒目标注着“零添加”字样的瓶子总能第一时间抓住我们的目光。它们仿佛代表着更健康、更天然的选择,但您是否曾想过:这些“零添加”到底指的是什么?是真的什么都没有添加,还是仅仅没有添加某些特定物质?

“零添加”标签背后的文字游戏
在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最新调查中,市场上标注“零添加”字样的酱油产品超过400种。这些标注五花八门:“零添加防腐剂”、“零添加甜味剂”、“零添加着色剂”、“零添加增味剂”,还有直接宣称“不使用任何添加剂”。
然而,仔细观察这些产品的标签,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零添加”三个字往往被放大、加粗,占据最醒目的位置,而具体指不添加哪种物质的信息却常常隐藏在标签的角落,需要用放大镜才能找到。更有甚者,4%的产品只标注“零添加”三个字,完全不提不添加的具体内容,将最终解释权完全留给了自己。
这样的标注方式,不仅让消费者困惑,更存在误导之嫌。许多消费者误以为“零添加”就是没有任何添加剂,却不知这可能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
新国标出台:终结“零添加”乱象
面对市场上“零添加”标签的混乱现象,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新国标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
这一新规给了企业两年过渡期,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两年后,“零添加”这一营销用语将从食品包装上彻底消失。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在四川眉山,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深入酱油生产企业,解答企业在新标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企业完成标签改版工作。
某酱油企业研发总监郭建表示:“不准标示‘零添加’的,我们肯定要把它取缔掉,让消费者更直观看到酱油里用了哪些配料。我们准备今年之内完成修订。”
酱油质量整体良好,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
尽管“零添加”营销存在乱象,但酱油产品的整体质量状况令人欣慰。根据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至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对酱油的抽检超过10万批次,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
高级工程师杨振东指出:“酱油整体质量状况比较好,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这一数据表明,无论是传统工艺酿造的酱油,还是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酱油,都是安全可靠的。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合理使用添加剂可以保持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事实上,所有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只要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减添加行动:走向更健康的未来
在新国标过渡期内,各地不仅加快推进标签标识的整改和完善,还积极鼓励食品企业实行食品添加剂减量行动。
四川、江苏等地正式启动了食品添加剂减用量、减品种的“双减”行动,向食品生产企业发出倡议,鼓励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配方和技术路线,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降低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求。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司监管一级调研员曲传勇表示:“我们指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产品。”
这些举措表明,我国食品行业正在向着更加透明、健康的方向发展。不再依赖“零添加”这样的营销噱头,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如何正确选择酱油产品?
面对琳琅满目的酱油产品,消费者应该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首先,不要被醒目的“零添加”字样迷惑,而是要仔细查看配料表。根据国家标准,配料表中的各种成分应当按照添加量降序排列,这样可以清楚地了解产品的主要成分。
其次,了解常见添加剂的作用。例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是常见的防腐剂;糖精钠、阿斯巴甜是甜味剂;焦糖色是着色剂;谷氨酸钠是增味剂。了解这些添加剂的作用,可以帮助你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
最后,记住一点: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代表产品不好,而不使用添加剂也不一定代表产品更好。关键是要选择符合自己需求和健康要求的产品。
走向更加透明的食品标签时代
随着新国标的实施,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透明、真实的食品标签时代。企业不再能够依靠“零添加”这样的模糊宣传来吸引消费者,而是需要通过真实、详细的配料信息来展示产品的特点。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我们不再需要猜测“零添加”到底指什么,而是可以直接从标签上获取准确、完整的信息,做出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食品标签的进化,反映的是整个食品行业向着更加规范、透明、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追求营销噱头到注重真实品质,从模糊表述到清晰标注,这一变化最终受益的将是每一位消费者。
下次当你站在酱油货架前,不妨拿出几分钟时间,仔细阅读一下产品标签。你会发现, beyond那些醒目的营销用语,配料表里藏着更多关于产品质量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