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竞争不仅没有内卷,反而共同做大了外卖市场——带动超百万骑手就业、助推中小商户增长、拓展即时零售边界,让竞争真正成为普惠经济的催化剂。
这个夏天,外卖骑手的身影比以往更加频繁地穿梭在中国的大街小巷。
他们不只是送餐员,更是一个庞大经济生态中的毛细血管,承载着消费复苏、就业增长与数字转型的多重希望。

近日,全国总工会调研组在上海走访饿了么等企业时,一组数据引发广泛关注:
淘宝闪购日均活跃骑手已超200万人,较四月增长3倍;整个外卖市场日订单突破2亿单,同比翻倍;7月外卖员数量同比去年增长74.8%。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由多平台竞争所激活的生态蝶变——
它不仅是订单的增长、人手的扩充,更是一场关乎就业、收入、技术与责任的系统性变革。
一、从“平台竞争”到“就业扩容”:百万骑手背后的民生支撑
平台经济的竞争,一度被质疑是“零和游戏”。
但外卖市场的最新发展表明,有序竞争反而可能把蛋糕越做越大。
淘宝闪购、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平台纷纷加码即时零售,不仅未彼此削弱,反而共同做大了市场。
骑手数量爆发式增长,尤其是众包骑手规模扩大,为灵活就业提供了巨大蓄水池。
更值得注意的是,收入水平也在整体提升:
饿了么平台月入过万的骑手数量达去年2.8倍,美团在周末高峰时段骑手日收入涨幅超100%。
这印证了一个道理:
市场越是繁荣,劳动者越能受益。
二、溢出效应:外卖如何带活整个服务消费生态?
外卖不仅养活了骑手,更带动了餐饮商家、中小店铺、非餐品类乃至线下实体。
- 中小商户迎来春天:
淘宝闪购上140万中小商家日均订单与实收显著增长。立秋当天,30多万夫妻小店单日成交突破峰值。 - 餐饮用工需求上涨:
钉钉平台上,餐饮行业从业人数增长数十万,服务员、厨师、运营岗招聘明显回暖。 - 非餐品类加速进场:
今年7月,近16万家非餐饮中小商家在外卖平台上创下销售高峰。鲜花、药品、日用百货等品类正成为即时配送的新增长点。
更令人惊喜的是,外卖并未挤占堂食。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研究显示,闪购优惠券对商户线上线下营收均有拉动效应,而对最小规模商户的带动作用最强——
这意味着,数字化正在成为小微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
三、竞争升级:从“拼补贴”到“拼服务、拼责任”
早期的外卖大战往往围绕“烧钱—抢市场—垄断”展开,而这一轮竞争展现出更健康的态势:
平台开始比拼服务品质、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
- “仓店模式”成熟:
淘宝闪购、美团等平台已各布局约5万个“闪电仓”,以前置仓+即时配送的方式,构建起更高效的履约网络。 - 骑手权益提升:
行业首次大规模、系统性关注骑手保障。饿了么将骑手升级为“城市骑士”,推进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平台与骑手代表签订算法协商协议,推动“算法取中”、“规则透明”。 - 消费拉动显著:
每1元有效闪购补贴可带动6.76元的平台消费,其中3.11元流向线上实物电商——外卖正在成为整个消费生态的流量引擎。
四、即时零售的未来:不止于送餐,而是送万物、联万店
当下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谁家送餐更快”,而是进入了“谁更懂用户全场景需求”的深层阶段。
外卖平台正在演变成为“即时服务基础设施”——
从送餐食到送生鲜、送药品、送数码、送服装,从服务一线城市到覆盖县域乡镇,从人力配送走向人机协同。
在这场变革中,平台能否持续创造社会价值,将决定其能否真正赢得未来。
结语:竞争的本质,是让更多人受益
外卖市场的这一轮增长告诉我们:
健康的竞争不是内卷,而是共创。
它带动就业、激活商户、便利民众、助推转型,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当平台不再只追求规模与速度,而是开始关注劳动者尊严、中小商户生存、消费者体验与技术创新时——
我们所看到的,就不再是一场商业战争,而是一次数字时代的经济文明演进。
也许有一天,当人们回望2025年这个夏天,会记住的不是哪家平台赢了市场,而是整个社会如何通过竞争,找到了增长与责任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