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治理:两起抗战谣言案的警示与思考​

​​​”公安机关严惩抗战历史谣言:两起歪曲史实案件曝光,技术+法律双轨守护民族记忆”​​

​数字时代的”记忆战争”​

2025年4月,一则题为《抗战数据解密:真实伤亡比例惊人》的帖子在多个社交平台发酵,作者邓某杰声称”中共军队歼敌数不足国军十分之一”,并伪造所谓”东京档案馆密件”佐证。几乎同期,张某艺发布的”红军资助关东军”阴谋论短视频在暗网流传,画面刻意拼接历史影像,配以误导性解说。这两起案件揭示了一个严峻现实:随着生成式AI技术普及,篡改历史正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研究显示,2024年全球历史类虚假信息中,67%使用了深度伪造技术,较三年前增长400%。

​法律利剑出鞘: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追责​

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体现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

  1. ​行政处罚​​:依据《英雄烈士保护法》第26条,对邓某杰处以行政拘留15日并罚款1万元
  2. ​信用惩戒​​:将张某艺列入文化市场黑名单,限制其三年内不得从事自媒体运营
  3. ​平台追责​​:涉事内容发布的5家平台因审核不力被网信部门约谈

值得注意的是,若类似行为造成更严重后果,可能触犯《刑法》第299条之一”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2024年杭州某博主因长期诋毁狼牙山五壮士被判刑的案例,已形成有力震慑。

​技术反制:AI如何成为真相守护者​

为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技术化趋势,多方正在构建防御体系:

  • ​区块链存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2.3万件文物资料上链,确保原始档案不可篡改
  • ​AI鉴伪​​:清华大学研发的”史实守护者”系统,能识别98.7%的篡改历史影像
  • ​溯源追踪​​:网络内容审核平台”清朗”可15分钟内锁定谣言首发账号

这些技术已在南京大屠杀档案数字化工程中发挥作用,成功拦截12起AI合成的”否认屠杀”虚假照片传播。

​全民参与的”记忆防线”​

更深层的防御在于公众历史素养的提升:

  1. ​教育创新​​:上海中小学试点”穿越历史”VR课程,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抗战场景
  2. ​社群自治​​:”抗战史实纠察队”等民间组织已发展10万志愿者,年均举报3.2万条违规内容
  3. ​国际协作​​:与俄罗斯、韩国等共建”东方战场记忆联盟”,共享反法西斯战争史料数据库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所言:”每个转发抗战故事的网民,都是数字时代的记忆卫士。”当95后UP主用《我的世界》还原平型关大捷地形,当退休教师组建”银发真相讲解团”,历史的真相就在这些具象化传播中得以永生。

​结语:记忆即力量​

两起案件的查处不是终点。在阿尔茨海默病新药都难以治愈遗忘的时代,一个民族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疫苗,正是法律与技术双轨并行的治理体系,以及每个公民对真相的坚守。当邓某杰们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签字时,他们或许才真正明白:那些被篡改的数字背后,是3500万同胞用生命写就的史诗,是杨靖宇胃里的棉絮,是左权未寄出的家书——这些永远不该,也永远不会成为算法流量的牺牲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