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星星人美味时刻系列”盲盒未正式发售,其隐藏款在二手市场已被炒至原价16倍,凸显潮玩市场的情感消费与投资属性。
2025年9月29日晚,泡泡玛特即将发布的新品“星星人美味时刻系列”尚未正式发售,其隐藏款“小熊饼干”挂件在二手交易平台得物App上的成交价已飙升至929元,较59元的发售价暴涨16倍。这场未售先火的消费盛宴,不仅折射出当下潮流玩具市场的狂热,更揭示了Z世代消费行为的深刻变迁。

一、预售即巅峰:一场精心策划的消费狂欢
在泡泡玛特官方渠道还未正式发售前,“星星人美味时刻系列”已在二级市场掀起波澜。得物App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该系列全线产品溢价惊人:单个盲盒成交价达249元,整盒价格跃至1499元,就连热度最低的“甜奶油”款溢价也达3.3倍。这种“期货式”交易现象,凸显了潮流玩具市场的独特生态——产品的符号价值早已超越使用价值,成为投资者追逐的对象。 更值得玩味的是市场对不同口味的差异化定价。“香草脆”、“抹茶酥”、“咸曲奇”三款溢价均超3.6倍,这种基于虚拟设定的价格分层,反映出消费者对IP故事的情感投射已深度影响交易决策。
二、星星人现象:从潮玩到投资品的蜕变
对比泡泡玛特旗下其他IP的表现,“星星人”系列的爆发并非偶然。8月发布的“好梦气象局系列”曾导致平台服务器短暂崩溃,此次新作更是在溢价倍数上全面超越迷你版LABUBU(隐藏款溢价12.5倍)。这种持续升温的市场反应,标志着星星人已跻身头部IP阵营。 二级市场的狂热也反哺线下销售。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多家泡泡玛特门店出现断货现象,展柜仅剩样品陈列。这种“线上炒热、线下抢购”的营销闭环,成功将虚拟社区的讨论热度转化为实际购买力。
三、隐藏款经济学:59元到929元的价值重构
“小熊饼干”挂件16倍的溢价空间,背后是精心设计的稀缺性策略。据行业惯例,隐藏款投放比例通常仅为1/144,这种人为制造的稀缺性,既满足了收藏者的独占心理,又为二级市场提供了炒作基础。 更深层来看,这种溢价机制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定价。当消费者为虚拟角色支付16倍溢价时,他们购买的不仅是PVC材质的产品,更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认同、社交资本的积累以及情感陪伴的物化。在千岛App上超3000用户的“想要”数据中,我们能看到年轻一代为情感价值付费的强烈意愿。
四、盲盒生态的进化:从随机性到投资性
与早期盲盒消费注重“拆盒惊喜感”不同,当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投资导向。整盒购买(端盒)成为主流策略,1499元的整盒价意味着消费者更关注全套收藏的完整性而非单个产品的把玩体验。这种转变促使泡泡玛特等厂商调整产品策略,通过系列化开发增强IP的延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二级市场的数据反馈正在影响新品开发。得物App上实时变动的溢价数据,如同股市大盘般指引着厂商的产能分配,这种消费端与生产端的即时互动,正在重塑潮流玩具的产业链逻辑。
五、Z世代的收藏新哲学:情感资产化趋势
星星人系列的走红,映射出年轻消费者对收藏品价值的重新定义。与传统收藏品注重材质、工艺不同,潮玩收藏更强调IP的情感联结。一个59元的挂件能产生16倍溢价,本质上是因为它承载了特定群体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符号。 这种“情感资产化”趋势,使得潮玩市场呈现出类似艺术品的金融属性。消费者同时扮演着使用者、收藏者和投资者三重角色,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收藏、在交易平台变现增值,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数字时代收藏体系。
六、可持续性挑战:狂热之后的冷思考
尽管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但泡泡玛特仍需面对IP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命题。对比迷你版LABUBU等过往爆款,星星人需要持续的内容运营来维持用户黏性。此外,二级市场的过度投机可能引发泡沫风险,如何平衡稀缺性与可及性,成为厂商需要谨慎把握的尺度。 从更宏观视角看,潮玩经济的火爆也折射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深化。通过线上社区营造、限量发售策略、二级市场联动等组合拳,传统制造业正在探索出一条与数字原生代对话的新路径。
这场始于59元盲盒的消费现象,最终演变为观察当代年轻人消费心理的窗口。当“小熊饼干”挂件在交易平台闪烁出929元的价格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玩具的溢价,更是一代人对情感价值、社群归属和自我表达的全新诠释。泡泡玛特的星星人,正在用塑料材质书写着这个时代的消费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