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的”AI创业”宣言:从格力风波到数字转型的破局之路​

​​​”王自如转型AI赛道高调复出:从格力职业经理人到数字创业者,能否借技术东风实现商业破局?”​​

​一场高调回归背后的商业逻辑​

2025年6月6日,沉寂已久的王自如以”AI测评UP主”身份在B站复出,账号更名为”王自如AI”,首条视频播放量迅速突破500万。这位曾经的科技媒体人高调宣布进军AI赛道,直言”AI应用服务来钱快”,并透露已组建20人技术团队,聚焦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这一选择颇具战略眼光——据IDC预测,2025年中国AI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王自如的转型,恰踩在技术与商业的爆发节点上。

​格力岁月的得与失​

在回应公众质疑时,王自如首次系统复盘格力生涯:”几乎重塑了整个销售体系”。知情人士透露,他主导的格力数字化仓储项目使库存周转率提升40%,但激进改革也引发内部阻力。2024年8月的突然离职,被其称为”人生最糟糕时刻”。这期间,他经历了从科技网红到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撕裂——既要适应制造业的严谨文化,又难以摆脱公众对其”董明珠代言人”的刻板印象。

更棘手的是3383万元的被执行债务。这场源自ZEALER时期的股权纠纷,最终以2024年10月申请再审暂缓。法律专家指出,此类商事案件通常需2-3年周期,王自如选择此时复出,或是为重建商业信用争取时间。

​AI赛道的”破圈”挑战​

王自如的新创业模式呈现三大特征:

  1. ​内容重构​​:告别手机测评,转向AI工具实操演示,如用Stable Diffusion为小商户生成营销素材
  2. ​商业闭环​​:视频嵌入SaaS服务入口,观众可一键订购AI数字员工解决方案
  3. ​大佬背书​​:视频中感谢董明珠、雷军的支持,暗示潜在资源协同

但这种转型并非坦途。AI领域已有”李一舟”等知识付费玩家占据山头,企业服务市场更需深厚行业积累。某AI公司CEO评价:”他需要证明自己不只是流量玩家,而是真懂产业痛点。”

​争议网红的商业辩证法​

王自如的创业史堪称中国科技媒体的缩影:

  • ​2012-2018​​:ZEALER开创硬件测评标准化,却因”收钱黑”质疑丧失公信力
  • ​2021-2024​​:格力转型试图撕掉网红标签,反因”工资条”言论深陷舆论漩涡
  • ​2025-​​:借AI东风重启个人IP,但需平衡内容客观性与商业变现

其微博更名”王自如AI”后,粉丝画像显示68%为25-35岁科技从业者,与目标客户高度重合。这种精准的用户基础,或许是他敢于宣称”来钱快”的底气。

​数字游牧者的下一站​

在视频结尾,王自如放出”AI数字人”测试片段——这个以他为原型打造的虚拟助手,能24小时解答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问题。这种”虚实结合”的商业模式,既是对网红生涯的延续,也是对格力岁月的技术升华。

正如他在镜头前所言:”所有经历都是数据训练。”这位连续创业者正试图将自己的人生数据集,转化为AI商业化的新算法。当董明珠的制造基因遇上雷军的互联网思维,再叠加AI的乘数效应,王自如的第三次创业,或许真的能找到那个”比工资条更重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