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棒棒”父亲冉光辉用16年扁担扛起儿子的大学梦,这份沉甸甸的父爱最终化作儿子手中的专科录取通知书,诠释了寒门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最美姿态。
重庆解放碑的晨雾中,54岁的冉光辉又一次扛起那根磨得发亮的扁担。这根陪伴他16年的老伙计,今天似乎比往常轻了些——他的儿子冉俊超刚刚被重庆本地一所专科院校录取。尽管不是理想中的本科,但这个从棚户区走出来的”棒棒”之子,已经用高考成绩为这个负重前行的家庭翻开新篇章。

一、扁担压弯的脊梁,托起儿子的成长路
2009年那张轰动全网的照片里,冉光辉右肩扛着百斤货物,左手牵着蹒跚学步的幼子。彼时的朝天门码头,这个”棒棒”父亲每天要扛着相当于自身体重两倍的货物,在40度的陡坡往返50趟。重庆大学运动科学实验室的测算显示,这样的劳动强度相当于每日负重马拉松。
“别人说我是’山城骆驼’,其实我就是个普通父亲。”冉光辉的工友都知道,他腰间盘突出的老伤每逢阴雨就发作,但16年来出勤率惊人地保持在95%以上。这种坚持在2016年换来回报——他用扛过的12万袋货物,在解放碑附近买下一套60平米的老房,让妻儿告别了棚户区的霉湿。
二、高考前的父子博弈:爱与责任的拉锯战
今年春天,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冉俊超的志愿表异常”保守”——所有选项都在重庆主城区。这个在模考中能过本科线的孩子,私下坦言:”我爸的腰伤需要人照应。”这份过早成熟的担当,恰是”棒棒”家庭孩子的典型特征。
重庆师范大学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就近入学率”比平均值高37%,其中62%出于对家庭责任的考虑。冉光辉得知后,第一次对儿子发了火:”老子扛包不是让你当’妈宝’!”这位小学文化的父亲,却说出让教育专家动容的话:”看过世界的孩子,才有改变世界的本事。”
三、专科录取通知书背后的光
7月录取季,当冉俊超捧着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回家时,冉光辉正在用热毛巾敷腰。这个曾扛起整个家的男人,此刻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都怪爸没本事…”儿子打断他:”我们专业校企合作,毕业能进长安汽车厂呢!”
这样的对话在”棒棒”群体中并不罕见。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数据显示,当地专科院校毕业生平均起薪已突破5000元,部分工科专业就业率达98%。冉光辉不知道的是,儿子选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正契合重庆打造”智造重镇”的规划,未来可期。
四、新老照片里的时光密码
父亲节那天,冉俊超将新旧两张父子照并排装裱。15年光阴在画面上刻下鲜明对比:当年的小不点如今高出父亲半个头,而冉光辉的背却弯成了问号。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两张照片里,父亲的手都紧紧攥着儿子,只是位置从”牵着”变成了”搭着”。
重庆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晓龙评价这组照片:”这是中国版的《愤怒的葡萄》,用最朴素的影像讲述生存与尊严。”确实,在抖音快刷时代,这对父子用16年时间完成的”慢直播”,给了”奋斗”二字最生动的注解。
五、扁担未放下,但希望已发芽
8月开学季,冉光辉依然清晨五点出门揽活。不同的是,他的扁担上多了儿子用第一笔兼职收入买的护腰垫。”娃说要给我换电动三轮车,我说等你毕业再说。”这位父亲的笑眼里,映着朝天门码头初升的太阳。
在解放碑劳务市场,老冉们都知道:那个总把”我儿子大学生”挂嘴边的老伙计,扛包时腰板挺得特别直。或许正如冉俊超在日记里写的:”爸爸的扁担一头挑着生活,一头挑着我的人生。现在,该换我来扛起这个家了。”
这不仅是两个男人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尊严、教育与代际突围的中国样本。当专科录取通知书与磨出老茧的双手相遇,我们看到的不是遗憾,而是寒门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最美姿态——就像山城的台阶,虽然每一步都费劲,但终将抵达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