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半年关店227家巨亏2.41亿,传统商超在行业变革中面临生存考验。
净利润亏损2.41亿元,营业收入下降20.73%,半年关闭227家门店——永辉超市正在经历自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2025年8月20日晚,永辉超市交出了一份令人揪心的半年成绩单。曾经遍布全国各地的绿色招牌,正在以惊人速度消失。仅今年上半年,永辉就关闭了227家门店,超过去年全年关店总数。
这家曾经的中国超市巨头,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01 财报触目惊心,业绩断崖式下跌
永辉超市最新财报数据令人震惊。净利润亏损高达2.41亿元,与去年同期盈利2.75亿元相比,足足消失了5个多”小目标”。
营业收入同样不容乐观,降至299.48亿元,同比暴跌20.73%。这意味着永辉不仅不赚钱了,连销售额也在大幅缩水。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迅速,财报发布后永辉股价应声下跌。投资者们纷纷质疑:这家曾经被誉为”中国沃尔玛”的零售巨头,究竟怎么了?
02 关店潮汹涌,门店数量腰斩
关店,成为永辉2025年的关键词。半年关闭227家门店的速度令人咋舌,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关店潮还远未结束。
根据永辉公布的规划,2025年第二季度还将关闭186家门店,预计因此产生的损失将达到8.27亿元。曾经拥有近千家门店的零售巨头,如今只剩下552家门店在苦苦支撑。
这意味着永辉在短短几年内,门店规模已经腰斩。那些曾经人声鼎沸的卖场,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货架和”暂停营业”的告示。
03 胖东来模式能救永辉吗?
面对困境,永辉将目光投向了近年来零售业的”网红”—胖东来。调改、焕新、升级成为永辉自救的关键词。
在南昌,两家经过调改的永辉门店”正式变身”,开业首日营业额大幅飙升。据报道,调改门店人流量翻倍,销售额暴涨,效果立竿见影。目前,永辉已在各地完成了162家门店的调改工作。
然而,问题在于这些调改门店仅占永辉总门店数的不到四分之一。仅有124家门店享受到了”高配”待遇,大部分门店仍在传统模式下挣扎。
永辉管理层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计划在2026年前将调改门店数量扩大至300家。但远水能否解近渴,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04 采购顽疾与食品安全隐患
除了外在的经营压力,永辉内部同样问题重重。采购系统中的”不让利、不透明、拖账款”顽疾一直被供应商所诟病。
有供应商苦笑坦言:”以前买个进场资格都能被刁难半天!”这种供应链关系显然难以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形成合力。
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不时困扰着永辉。今年合肥某门店被曝光蛋挞上爬有蟑螂,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整改要求。
这类事件不仅影响单店业绩,更对品牌形象造成致命打击。
05 零售业大洗牌,转型迫在眉睫
永辉的困境并非个例。整个传统零售行业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洗牌。
在南昌,本地连锁旺中旺和天虹等竞争对手也纷纷开启升级换代,从门店设计到产品选品全面革新。零售业正在经历一场全方位的进化竞赛。
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是这场变革的核心推手。线上购物、社区团购、会员店等新兴业态正在瓜分原本属于传统商超的市场份额。
面对这些挑战,传统超市要么转型,要么淘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永辉超市正在进行的”铁人三项大调整”,包括关闭亏损门店、改造现有门店和优化供应链,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零售业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曾经的规模致胜论已被精准运营和极致体验所取代。永辉能否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存活下来,取决于它能否真正理解并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
超市不会消失,但传统经营模式注定终结。永辉的大撤退,为中国零售业敲响了最急促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