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馆年度大展“上海现代”向公众开放照片征集,邀请市民用镜头记录的城市记忆与艺术名家作品同台展出,共谱城市现代化叙事。
2025年9月,上海美术馆迎来年度重磅大展“上海现代”。这场展览不仅汇聚了周春芽、申凡等艺术大家的经典之作,更打破传统展览的边界,向每一位普通市民发出邀请:带上你的城市记忆,让生活的瞬间成为艺术展品,共同书写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故事。

01 三大板块,多维解读上海现代化历程
9月5日,“上海现代”展览开幕式在上海美术馆隆重举行。展览通过“红色烂漫”、“摩都日常”、“海上新潮”三大板块的详实叙事,展现20世纪以来上海的文化嬗变。600余件(组)展品涵盖木刻、宣传画、建筑、设计、油画、国画、摄影、电影、漫画、音乐等多元媒介,全面解析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基因和人民创造历史的文明密码。
策展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翔指出:“上海现代”的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线性逻辑,以“先锋性”、“混杂性”与“流动性”三大核心特征为经纬,构建了一个多维、互动、充满张力的辩证结构。
02 艺术大家与市民共创的城市记忆
开幕式现场,展方特意邀请多位参展艺术家亲临现场。他们在自己的作品前驻足讲述,分享创作过程中诠释“上海现代”的故事,完成一场跨越时间与创作历程的深情对望。
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之一的周春芽,带来了其艺术转型阶段的代表作《躺着的黑根》。这件作品曾参展首届上海双年展,以爱犬“黑根”为原型,捕捉其多变灵动的形态。画面既洋溢即兴的生动笔意,亦蕴含原始的生命力与野性之美。周春芽动情地表示:“在‘上海现代’展厅与30多年前的作品重逢,感到十分惊喜与感动。”
善于在极简视觉结构中注入深厚东方美学内核的抽象艺术家申凡,则展出了代表作《山水-9210-面-(92-10)》。他介绍道:“这件作品以股指曲线为形式灵感,通过不同方向的肌理构建出‘天’与‘地’的空间意象,形成一种现代性的类风景图式。”申凡将这一系列称为“城市山水”,以此连接传统自然观与当代都市体验。
03 突破边界:展览空间与市民生活的交融
本次展览最引人注目的创新,是打破了美术馆的传统边界。策展团队巧妙地将上海现代设计精粹融入公共区域——“玉玲珑”博古架、“良辰”茶椅等兼具传统意蕴与当代审美的家具陈列于展厅中厅,构建出一处可触可感的现代人文景观。
正如设计师侯正光所阐释:“家具是对生活的一种叙事,是一种解决现代问题的方式。”这种布展方式让艺术与日常生活无缝衔接,邀请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设计为现代生活带来的美学提升。
04 你的照片也能成为展览一部分
展览中最动人的章节,莫过于那面充满生命力的照片墙。开幕当日,墙上已经布置有许多精彩照片,内容涵盖城市日常、标志性建筑等,记录着城市叙事中真实而鲜活的一瞬间。
这面照片墙将持续征集市民作品,让每一位参观者不仅是观展者,更成为艺术的共创者。正如策展团队所言:“在上海,每一个认真生活与劳作的人,皆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建设者。”你的手机相册里那些记录上海街景、生活瞬间的照片,都有可能成为展览的一部分,与艺术大家的作品并列展出。
05 系列美育活动:与艺术深度对话
展览期间,馆方还策划了系列美育活动。艺术工作坊将带领观众体验上海主题油画创作,感受艺术与城市的交融;专题讲座和策展导赏则将深入探讨美术如何塑造并回应现代都市文化,解析上海美术的风格演进与内涵变迁。
这些活动不仅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深入学习的机会,更搭建起市民与艺术家对话的桥梁,让艺术真正走进生活,让生活成为艺术。
06 上海现代:每个人都是城市故事的书写者
“上海现代”展览的最大意义,在于它重新定义了艺术与公众的关系。在这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观赏品,而是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载体;美术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殿堂,而是市民可以共同参与创作的文化空间。
这座城市的故事,由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共同书写。外滩的晨曦、弄堂的夕阳、陆家嘴的霓虹、苏州河的波光……每一个瞬间都是上海现代化进程的注脚,每一张照片都是这座城市记忆的碎片。
现在,上海美术馆向你发出邀请:带上你的城市记忆,让生活的瞬间成为艺术史的一部分。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生活片段都值得被铭记,每份对这座城市的热爱都能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