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四件套”造假黑幕:虚标支数、伪造标签,海宁市监局连夜立案彻查!

央视曝光家纺市场“四件套”虚标支数、伪造标签乱象,海宁市监局已立案调查并将全面排查整治。

2025年9月21日晚,央视财经《财经调查》的一则报道,揭开了家纺行业长期存在的“公开秘密”——床上用品“四件套”虚标支数、材质造假、伪造检测报告,从直播间到线下市场,一套精心设计的欺骗链条正悄悄侵蚀消费者的信任。

节目播出后仅数小时,浙江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连夜行动,对涉事企业开展突击检查,并发布通报:已立案调查,将全面排查整治,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与市场秩序。

一、直播间里的“高端床品”,话术背后的真实陷阱

“100支长绒棉、A类母婴级、适合裸睡……”这些充斥在电商直播间中的诱人话术,配上“破价福利”“限量抢购”的紧张氛围,让不少消费者心动下单。然而,央视记者暗访发现,许多主播口中“高品质、高支数”的四件套,实际成分与宣传严重不符。

在江苏南通,一家直播机构的工作人员坦言:“所谓‘匹马棉’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匹马棉,就是为了引流。”他们算准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为一件床品专门送检,即便发现有问题,也往往因维权成本高而作罢。

支数,本是衡量纺织品纱线细度与品质的关键指标。数值越高,代表纱线越细、面料越柔软。然而,记者在浙江嘉兴八泉村的“云悦家纺”发现,一场专针对老年人的直播中,主播大声宣传“50支长绒棉”,但对前来“进货”的记者,负责人却毫不避讳:“其实是40支,也不是长绒棉。”

二、线下市场更猖獗:水洗标、吊牌竟可随意印刷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来到被誉为“家纺之乡”的浙江海宁市。在当地家纺市场中,大量四件套的吊牌和水洗标都赫然标注着“100支”“120支”,甚至“170支”。

但当记者以采购者身份询价时,不少商家笑着透露:“都是往高了写,不然卖不起价。”一位批发商更直接说:“这行都这样,你标真的反而没人要。”

更令人震惊的是,不少产品连最基本的A类安全标识都在造假。在南通“柏焰家纺”,记者刚打开一包标称“A类”的四件套,就闻到刺鼻气味。销售人员低声说:“这其实是化纤的,A类标是我们自己贴的。”

三、虚假检测报告、“三无”包装…一条龙造假服务浮出水面

如果说虚标材质还只是“欺骗”,那么伪造检测报告、主动提供“三无”包装,则已构成系统性的造假产业链。

在南通一些辅料店,记者发现他们不仅能提供仿冒的A类标签,还可配套出具“权威检测报告”,报告上委托单位、样品信息、测试结果一应俱全,甚至还附有可扫描的二维码——“扫出来和真的一模一样”,有店员得意地表示。

而这些“三无”产品(无厂名、无厂址、无联系方式)则更方便下游商家更换标签、随意宣传,一旦被投诉,也难以溯源追责。

四、化纤变“木棉”、低支充高支——部分厂家主动参与造假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生产厂家直接参与虚假标注。

在南通诗锦家纺,记者看到车间环境脏乱,成品随意铺放于地,却全部贴着“A类”标识。负责人直言:“不管实际怎么样,一律标A类,好卖。”

一种名叫“木棉皱皱纱”的面料,年销量超过30万件,实为100%化纤,却被某些直播间包装成“木棉树提取的天然纤维”,甚至直接冒充“长绒棉”。

“源代码”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得更直白:“所谓高端材质,基本靠吹。”

五、监管重拳出击!海宁市监局:全面排查,严厉查处

节目播出当晚,海宁市监局迅速响应,连夜对涉事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并对违法行为立案调查。通报中明确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展专项整治。

不少网友呼吁:“要从生产源头、电商平台、直播监管三方面同时发力,否则假货只会换个马甲再来。”

六、消费者如何辨别?专家支招:

面对虚标支数、材质造假的现象,普通消费者能否辨别真伪?纺织行业人士建议:

  1. ​看价格​​:百元以下的“百支棉”基本不靠谱,高支棉面料成本较高;
  2. ​摸手感​​:真正高支棉手感细腻平滑,而化纤或低支棉往往粗糙或有涩感;
  3. ​查标签​​:注意水洗标是否规范,是否标注厂名、厂址及含量信息;
  4. ​信渠道​​:尽量选择品牌官方渠道购买,避免一味追求低价。

结语:诚信不应是“可选配置”

一套四件套,背后是每晚八小时的睡眠健康,更是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基本期待。

当“虚标支数”成为行业潜规则,当“伪造报告”变成了配套服务,我们损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对整个市场诚信的信心。

海宁局的快速响应是一个开始。唯有持续监管、提高违法成本、畅通维权渠道,才能让每一个消费者真正安心“躺平”,不再担心睡在谎言之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