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能源车购置税优惠年末退坡,比亚迪等车企在“金九银十”旺季集中降价促销,以抢占政策窗口期并冲击年度销量。
2025年的“金九银十”以前所未有的激烈态势拉开帷幕。9月25日,比亚迪宣布旗下第二代秦PLUS多款车型推出“国庆献礼价”,最高直降1万元,将其混动车型的入门价拉至6.98万元的心理关口。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促销,更是在新能源购置税免征政策倒计时下的战略性卡位,吹响了下半年销量冲刺的集结号。

价格战背后的政策时钟
此次集中降价的深层动力,源于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2025年是新能源汽车全额免征购置税的最后一年。根据政策,2026年将开始减半征收,消费者购车成本将显著上升。以一款20万元左右的车型为例,明年购车需多支出近万元税款。
这种“政策窗口期”效应,促使车企将传统销售旺季转化为一场“抢购潮”。尤其对于比亚迪秦PLUS、特斯拉Model 3等走量车型,降价1万元相当于提前兑现了未来的政策红利,形成强大的短期购买刺激。同时,大量“期车”订单的存在,意味着消费者必须提前锁定购车合同才能享受今年的免税优惠,这进一步放大了九、十月份的销量弹性。
头部车企的差异化冲锋
本轮竞争并非简单的价格混战,而是各头部车企基于自身战略的精准出击:
- 比亚迪(规模守卫者):作为销量霸主,其目标在于巩固市场份额。秦PLUS降至7万元区间,意在冲击首购族和燃油车置换市场,以价换量,防守基本盘。
- 特斯拉(价格杠杆大师):Model 3在上市不足月内即降价,展现了其以成本控制和高毛利为后盾的灵活定价能力,旨在最大化收割高端电动车市场的需求。
- 新势力(价值重构者):蔚来、理想等选择“增配减价”,在维持品牌调性的同时提升性价比。小鹏的“5年0息”则直击年轻群体的资金痛点,以金融方案替代直接降价,策略更为精巧。
数据背后的行业新常态
乘联分会预计9月新能源渗透率将攀升至58.1%,这一数字具有里程碑意义。它表明市场已进入“新能源主导”的新常态,竞争核心从“有无”转向“优劣”。125万辆的月销预期,也反映出政策与市场双驱动下的强大势能。
然而,繁荣背后暗藏挑战。一方面,提前透支的消费需求可能导致明年年初的市场“休眠期”;另一方面,持续的价格战不断挤压行业利润,考验着各家企业的成本控制与造血能力。
战略启示:从价格到价值的竞争升维
“金九银十”的激烈竞争揭示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走向:
- 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购置税优惠退坡后,车企必须依靠产品力、品牌力和用户体验等内生性因素赢得市场。
- 细分市场成为关键战场:在总量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谁能精准切入细分需求(如家庭增购、年轻首购、高端智能),谁就能获得增长空间。
- 全球化布局成为必然选择: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加速了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车企的出海步伐,以寻求新的增长极。
结语:在冲刺中寻找未来
“金九银十”的降价潮,表面是销量争夺,实质是行业在政策换挡前的集体压力测试。对比亚迪而言,万元降价是捍卫王座的果断一击;对整个行业,则是一次关于如何在后政策时代生存与发展的集体预演。
当潮水退去,真正能持续吸引消费者的,终将是那些超越价格、真正创造出独特价值的企业。这场旺季冲刺,既是对当下销量的考验,更是对未来格局的一次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