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家老字号与新兴品牌的月饼各具特色,从经典鲜肉到创意素食,承载着本帮传统与创新风味,成为中秋不可或缺的城市美食文化符号。
中秋未至,上海的空气里却已飘起酥皮与肉香交织的节日气息。南京路、淮海路上,老字号门前排起不长不短的队伍——上海人为了那一口现烤月饼的温热酥香,从来不怕等待。这份执着,是对传统的坚守,也是对味道的信仰。

一、老字号:时光淬炼的经典味道
光明邨大酒家——淮海路上的“排队神话”。这里的鲜肉月饼别具一格,用煎代替烤,酥皮层层剥落,肉馅扎实鲜嫩,带着恰到好处的甜口,是几代上海人从小吃到大的记忆。每天清晨开始的队伍,成为淮海路上一道不变的风景。
杏花楼——走过近百年历史的“老克勒”。除了经典的玫瑰豆沙,今年还创新推出渐变粉色的“台式牛乳冰沙月饼”,既保留了传统的软糯口感,又以新鲜风味征服年轻人的味蕾,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泰康食品——南京路上的性价比之王。选用优质爱森猪肉做馅,鲜嫩Q弹。每个月饼都烤得外皮酥脆,内馅饱满多汁,亲民的价格让这份美味更加可贵。
真老大房——南京路上的标志性味道。这里的鲜肉月饼外形朴实无华,却有着香酥的脆皮和肥瘦相宜的紧实肉团,鲜香中略带甜口,简单中见真章。
二、新势力:创意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上海新天地安达仕酒店——隐藏在城市中心的宝藏。酒店后门的紫色餐车里,藏着让人惊喜的鲜肉月饼。饼皮特别酥松,一口咬下去直掉渣,肉馅新鲜量多,咸香适中,酱香浓郁,成为都市美食家的新宠。
老瑞福点心铺——将本帮精髓包进酥皮。他家的酥皮薄到惊人,肉馅是地道的本帮风味,宛如红烧肉般的口感,浓油赤酱,咸中带甜,还能尝到丰富的肉汁,每一口都是对上海味的深情致敬。
福福饼店——当菠萝包遇见鲜肉月饼。创新性地推出菠萝包版鲜肉月饼,硬壳奶酥皮一咬就掉,肉馅紧实鲜甜,弹牙多汁,将广式点心的精髓与本土风味巧妙结合。
三、素食之选:清净雅致的别样风味
玉佛禅寺——一年一度的素月饼之约。招牌香菇、苏式五仁、海苔果仁等口味,外皮酥到掉渣,内馅果仁含量十足,吃完唇齿留香,成为素食者和注重健康人士的中秋必选。
龙华素斋——上海市级非遗技艺的传承。苔条果仁月饼是不少人的心头好,酥皮油香,甜度不高,没有添加剂,老人小孩都吃得放心,将佛门清净与美食匠心完美融合。
四、文创月饼:艺术与美味的双重享受
松鹤楼——今年与苏州博物馆联名,推出“桂月盈思”礼盒。设计灵感来自明代古画,月饼口味包括紫薯蛋黄、陈皮豆沙等,让传统与现代在味蕾上交织共舞。
陶陶居——美食与爱心的温暖结合。既有2斤重的豆沙芋泥窗花大月饼,也有仅30克的迷你星星月饼,一套四种口味,可爱又好吃。部分收益用于支持孤独症儿童群体,让每一口甜蜜都更有意义。
五、月饼之于上海:不止是食物,更是城市记忆
月饼对于上海人来说,早已超越节令食品的范畴。它是淮海路上为了一口热乎月饼心甘情愿排队的烟火气,是南京路老字号里几十年不变的手艺传承,也是创新与潮流碰撞出的新奇体验。
每一家老字号门口的长队,都是上海人对传统的坚守;每一口酥皮与肉馅的完美结合,都是这座城市对美味的极致追求。在这里,月饼不只是中秋的象征,更是一种深植于日常的生活滋味,一段值得传承的城市记忆。
这个中秋,无论你是执着于传统味道,还是热衷于尝鲜创新,都能在上海找到属于你的“本命月饼”。而最好吃的,永远在下一家老字号的炉子里,在下一个转角的小店里,在上海人永远探索美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