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殡仪馆建成八年无法开业,因政府未完成土地调规致企业非法占地破产,投资人抱憾离世,开业审批至今停滞。
在贵州铜仁碧江区杨柳塘,一座总投资超2亿元、占地近2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殡仪馆,自2017年建成以来始终大门紧锁,场地空置、设施渐旧。它曾是被寄予厚望的省重点民生工程,如今却成为政企纠纷、手续悬置、投资人命运颠沛的象征。

八年来,一边是政府催促开工、企业倾力建设,另一边却是土地从未真正“合法”,企业负责人反成“非法占地”嫌疑人,公司破产重组,投资人抱憾离世……而开业审批,至今仍在“没有权限”“正在整顿”的答复中循环往复。
📁 一、招商引资的“馅饼”如何变成“陷阱”?
时间回到2014年。
当时,铜仁市老殡仪馆因城市规划面临迁建。政府向外招商,从事殡葬行业的福建商人叶先生被邀请投资。他成立“天鑫公司”,经正规招投标程序中标,并与政府签订协议:由政府负责土地供应和手续办理,企业全额出资2.5亿元建设。
奇怪的是,土地还未完成出让、调规等程序,政府却多次催促企业“尽快开工”。
一份2015年的碧江区委会议纪要显示,政府要求“新殡仪馆2017年清明节投入运营”,并承诺“1个月内完成土地挂牌”。在这样的保证下,天鑫公司投入巨资,于2017年底完成建设——殡仪馆、礼仪厅、火化间、守灵堂一应俱全,完全具备运营条件。
但问题,正出在“土地”上。
⚖️ 二、土地未调规就出让,企业反成“非法占地”者
2017年7月,政府对外出让项目332亩土地。天鑫公司成功竞得并签下合同。
但在补缴款项时,他们震惊地发现:这三百多亩土地中的绝大多数,从法律上看仍是“林地”——包括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都未完成转用审批手续。
也就是说,政府出让的是一块从规划上还不属于“建设用途”的地。
叶先生多次请求暂停付款、先办调规,但据其称,“政府以工期紧张为由要求继续施工,承诺后续补齐手续。”
结果手续没补齐,追责先来了。
2018年8月,碧江区检察院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对叶先生等三位公司负责人提起公诉。尽管案件历经三次开庭未作出判决,最后也不了了之,但此事直接导致企业信用崩塌、股东退出、资金链断裂。
更讽刺的是,几乎同时,国土部门还向天鑫公司发起诉讼,追讨1.8亿元土地出让金及滞纳金。
公司最终资不抵债,2019年底申请破产。
📉 三、破产重组与再次投入,曙光未现
2023年12月,天鑫公司破产重整获法院批准,由新成立的德佑公司接手全部权利与义务。
德佑又投入上千万元完善消防、环评等手续。在法院协调下,今年初,终于有100亩林地完成调规,企业也拿到了部分权属证书。
剩余200多亩呢?政府承诺“后续逐步调完”。
但最关键的一步——开业审批,却始终推进不了。
德佑公司多次向区、市民政局提交开业申请,答复不是“没有权限”就是“正在殡葬行业整顿,省厅暂缓审批”。
2025年2月,一位副市长在电话中承诺:“会商量解决,需要过程。”
可过程还要多长?没人能回答。
🕯️ 四、“两位投资人已患癌离世,至死未看到开业”
叶先生声音沉重:“十一年了,两位主要投资人已在2018、2019年相继患癌去世,到死都没等来开业。”
从“政府邀请”到“非法占地”,从“重点工程”到“破产重整”,这座殡仪馆的命运,已成为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
民生工程不应沦为遗憾工程。
信任,更不应耗尽于程序空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