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遭狗咬后胎停,维权路漫漫:谁该为逝去的小生命负责?

孕妇遭宠物狗追咬后接种疫苗致胎停,维权路上遭遇狗主人赔偿推诿与司法程序延迟的双重困境。

三只宠物狗的追咬,不仅撕裂了一位准妈妈的肌肤,更摧毁了一个家庭期待已久的新生命。而当维权之路遭遇冷漠与推诿,正义该如何伸张?

2025年6月3日早晨8点36分,江苏常州武进区某小区内,一位怀胎两月的孕妇正骑着电动车缓缓前行。她或许正沉浸在即将为人母的喜悦中,期待着腹中胎儿的健康成长。然而,命运在这一刻发生了残酷的转折——三只宠物狗(两小一大)突然向她追咬而来。

惊恐中电动车侧翻倒地,最大的那只狗在她的左大腿上留下了撕裂的伤口。更令人心寒的是,狗主人全程目击了这一过程,却未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宠物。这个本可避免的意外,开启了一个家庭的噩梦。

从希望到绝望:胎停与心碎

在家人的报警后,孕妇与狗主人一同前往当地卫生院。考虑到狂犬病毒的巨大风险,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前往武进南院接种狂犬疫苗。

疫苗一共需要接种五针。当她打到第四针时,发现腹中胎儿停止了发育。辗转两家三甲医院复查,得到的都是同样的残酷结果——胎停育。最终,她不得不接受药物流产,失去了这个”好不容易才怀上的孩子”。

“事发至今两个多月了,每每想起来,还是整宿整宿地睡不着。”孕妇在9月21日的发声中这样说道。这句话背后,是一个母亲无法衡量的悲痛和一个家庭难以愈合的创伤。

维权之路:从调解到诉讼的艰难历程

事发后,狗主人只愿意赔付八千至一万元,这一数额与孕妇遭受的身心创伤相去甚远。拒绝调解方案后,孕妇于7月10日将诉讼材料递交至武进人民法院。

材料被转至属地前黄人民法庭,该法庭于7月25日收到材料后,长达近两个月未作任何回复和通知。直到9月11日,在孕妇明确拒绝调解的情况下,才进行了一次调解,但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这场维权之路,似乎比想象中更加漫长而艰难。

法律责任:狗主人该承担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在此事件中,狗主人全程目击却未能有效控制宠物,明显存在管理过失,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赔偿范围应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尤其是考虑到孕妇因接种狂犬疫苗导致胎停的后果,狗主人更应当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一万元的赔偿方案显然无法覆盖这些损失。

深层反思:宠物管理与社会责任

这起悲剧引发了我们对于城市宠物管理的深层思考。随着养宠人群的不断增加,如何平衡宠物主人与公众权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首先,宠物主人应当提高责任意识,认识到宠物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出门牵绳、佩戴嘴套、及时清理粪便等基本养宠礼仪,不仅是法律规定,更是对他人安全的尊重。

其次,小区物业应当加强宠物管理,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并执行到位,为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最后,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执法力度,对不文明的养宠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处罚,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维权机制:如何让正义不再迟到?

此事件中,司法程序的缓慢也值得我们关注。从7月25日法庭收到材料,到9月11日才进行第一次调解,这样的处理速度显然无法满足当事人对正义的迫切需求。

对于正在经历身心创伤的当事人来说,漫长的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煎熬。我们的司法系统应当考虑建立针对此类特殊案件的快速处理机制,让正义能够及时到来,而不是让受害者在漫长的等待中再次受伤。

生命的重量: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损失

在这起事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一个尚未出世的生命就这样逝去。对于期待已久的家庭来说,这种损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狗主人的冷漠态度和象征性的赔偿方案,无疑是在受害者伤口上撒盐。社会的公平正义,应当体现在对这种无视他人权益行为的严肃处理上。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此案,给受害者一个公正的交代,也给社会一个明确的信号:宠物主人的责任不容推卸,生命的尊严必须得到尊重。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个责任都应当被承担。希望这位母亲能够最终获得应有的公正,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提高责任意识,尊重他人安全,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