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王源走红博主“王扁”宣布退网回归送外卖工作,此前因多账号运营模式陷入侵权争议。
一个wink动作,让他从外卖小哥变成网红;一句告别,又让他从网红回归外卖员。网络世界的光怪陆离,在“王扁”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9月24日凌晨,凭借模仿TFBOYS成员王源走红的博主“王扁”在社交平台发文告别:“送外卖去了,再见小扁担们。”这番突然的告别,让他在网络世界掀起的热潮戛然而止。
从默默无闻的外卖员到坐拥70万粉丝的网红,再到毅然决然回归原本的生活,王扁的网红之路短暂如昙花一现。而这背后,是一场关于模仿与侵权、网红与法律边界的深思。
01 一个wink带来的命运转折
一切始于一个模仿视频。王扁,这个原本普通的外卖小哥,因为在社交平台上模仿王源的经典wink动作,意外撞脸明星,一夜之间引爆流量。
视频中,他不仅外形与王源有几分相似,更是将王源的招牌动作和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这条视频迅速获得数百万播放量,王扁的粉丝数也开始暴涨。
很快,他建立了多个社交账号,分别取名为“王扁”和“UFO-王扁”。前者积累了21.9万粉丝,后者更是拥有50.1万关注者。一时间,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外卖小哥成了网络红人。
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为“小扁担”,他的每一条视频下面都充满了粉丝的热情留言。从外卖员到网红,王扁的生活似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02 多账号操作背后的法律争议
随着人气飙升,王扁的运营方式也开始引发争议。细心的网友发现,他采用了多账号策略:一个账号专门用来模仿王源,但关闭了礼物打赏功能;另一个账号则开设打赏功能,却不再进行模仿表演。
这种操作被指有意规避法律风险——如若被起诉,他可以声称模仿账号并未盈利,而盈利的账号并没有模仿行为,从而试图逃避侵权责任。
“这种做法很聪明,但也很有争议。”一位网络营销从业者分析道,“它游走在法律边缘,既想利用明星效应获利,又试图规避可能的法律风险。”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表示,即使未直接通过模仿账号获利,只要在恶搞模仿中大量使用王源的形象,就可能构成对王源肖像权的侵犯。如果模仿行为带有贬低、侮辱性质,损害了王源的名誉,还可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
03 突然告别:网红光环下的现实选择
就在争议声中,王扁在9月24日凌晨突然宣布退出网络世界:“可能以后陪伴不了大家了,我要回归原始工作,我要去送我的外卖了,感谢大家一路的支持与陪伴。”
这番告别来得突然,却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他可能面临着来自法律和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网红生活的光环背后,或许还有他不愿承受之重。
从一个靠体力劳动谋生的外卖员,到突然置身于聚光灯下,这种生活的巨变并非每个人都能适应。更何况,他的走红是建立在模仿他人的基础上,始终缺乏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创作。
有网友表示理解:“送外卖虽然辛苦,但赚的是踏实钱。网红生活虽然光鲜,但终究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
04 网红经济的法律边界
王扁的经历引发了对网红经济法律边界的思考。在短视频平台,模仿明星是常见的创作形式,但如何把握模仿与侵权的界限,一直是法律界关注的焦点。
付建律师指出,判断是否构成侵权,关键在于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以及是否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即使是模仿,如果大量使用明星形象,并间接获利,也可能构成侵权。”
此外,如果模仿行为导致公众误认,或者带有贬低、丑化性质,就可能侵犯明星的名誉权。这些都是网红和内容创作者需要警惕的法律红线。
随着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类似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操作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管理。王扁的选择,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
05 退网之后的思考
王扁的退网声明,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有网友表示惋惜,认为他本可以借此机会改变命运;也有人表示支持,认为他做出了踏实的选择。
无论如何,王扁的经历反映了许多网红的共同困境:一夜爆红容易,但想要持续发展,就需要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单纯的模仿或许能带来短暂关注,却难以支撑长久的创作生涯。
从外卖员到网红,再回归外卖员,王扁的人生轨迹画了一个圆。但这个圆并非没有意义——它让我们看到网红光环背后的现实,也让我们思考成功与自我价值的真正含义。
王扁的故事仿佛一场网络时代的寓言。在这个人人都可能一夜成名的时代,我们看到了流量能如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看到了这种改变的脆弱性。
他的选择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脚踏实地的生活永远值得尊重。网红光环或许耀眼,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勇敢地做出选择,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
再见,王扁。愿你在送外卖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踏实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