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考证变身文旅金钥匙:河南景区用青春福利撬动暑期经济,背后是传统旅游向体验式消费的智慧转型。”
当全国高考刚刚落下帷幕,河南文旅市场便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准考证经济”热潮——从开封万岁山武侠城到洛阳白云山,从安阳红旗渠到信阳鸡公山,全省十余家知名景区不约而同地推出针对应届考生的免门票政策。这场看似简单的惠民活动背后,实则暗藏着文旅产业在后疫情时代的营销智慧与长远布局。准考证不再只是考场通行证,更成为打开暑期旅游市场的金钥匙。

精准营销:锁定最具潜力的”Z世代”客群
河南景区集体瞄准应届考生绝非偶然。这个群体具有三重独特价值:首先是即时消费力,高考结束后的”减压游”已成为刚需,据携程数据显示,每年6月中旬至7月初都会形成以考生为主的旅游小高峰;其次是家庭连带效应,一名考生往往能带动2-3名家庭成员同游,创造更大的综合消费;最重要的是长期价值,18岁左右的年轻人正处在旅游习惯养成期,通过优质体验可将其转化为终身客户。
开封万岁山武侠城的政策设计尤为精妙——免门票同时赠送三个关联景区的入园资格,既降低了决策门槛,又通过景区联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数据显示,此类”1+N”套票模式能使游客人均消费提升40%以上。这种营销策略不是简单的”放血让利”,而是基于游客行为分析的精准获客方案。
暑期档的”流量入口”争夺战
6月至8月向来是文旅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更显特殊。经历三年疫情波动后,2025年被业界视为文旅市场全面复苏的关键年。河南作为文化旅游大省,拥有5A级景区15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但同质化竞争也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针对考生的免票政策实则是景区争夺流量入口的差异化手段。
洛阳白云山接受电子版准考证的举措,折射出数字化思维在传统景区的渗透。这种”电子凭证+人脸识别”的无接触入园方式,既符合Z世代的使用习惯,又能通过线上入口沉淀用户数据,为后续精准营销打下基础。据白云山景区负责人透露,去年试行电子凭证后,二次入园率提升了25%,远高于传统票务方式。
从”门票经济”到”场景消费”的转型实验
更深层次看,这场免票潮反映了河南文旅产业正在经历的商业模式变革。传统”门票依赖症”已难以为继,新乡八里沟景区虽然免门票,但要求购买40元交通费和5元保险,这种”基础服务收费+门票免费”的模式,实则是向”场景消费”转型的过渡方案。
商丘古城的政策说明中特别注明”夜游及商业合作项目除外”,暴露出景区运营的新思路——通过免费日间游览吸引客流,再通过夜间演艺、特色餐饮等增值服务实现盈利。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重点景区二次消费占比已达38%,较疫情前提升12个百分点。这种转变与迪士尼”低门票+高衍生消费”的商业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化IP的年轻化表达
值得玩味的是,参与此次活动的多为历史文化型景区。安阳马氏庄园作为中原民居建筑典范,红旗渠作为红色教育基地,都在尝试用年轻人的语言重构文化IP。隋唐洛阳城将应天门、明堂天堂等遗址景观与汉服体验、沉浸式戏剧结合,正是这种年轻化表达的典型案例。
“考生专属福利”本质上是一种情感营销,它抓住了高考这一全民关注的社会热点,将严肃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温度的情感连接。当年轻人在社交媒体分享”凭准考证免费游古城”的体验时,景区获得的是金钱难以衡量的口碑传播。抖音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文旅相关内容播放量达56亿次,其中18-24岁用户贡献了43%的互动量。
文旅融合的”河南样本”
从全省范围看,这场活动展现了河南文旅深度融合的战略布局。三门峡函谷关将考生优惠与教师优惠并行,瞄准教育群体打造”文化研修之旅”;南阳五朵山依托自然景观开发户外拓展项目,契合年轻人追求刺激的心理需求。这种因地制宜的差异化策略,避免了全省景区陷入单纯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更深远的考量在于培育”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品牌价值。通过考生的亲身体验,将河南”伸手一摸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是秦砖汉瓦”的历史底蕴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自信。文旅部门监测显示,2024年河南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已延长至2.3天,较政策实施前增加0.7天,这种”慢旅游”趋势正是文化认同深化的体现。
可持续性发展的隐忧与突破
热潮之下也需冷思考。短期流量暴涨对景区承载力是严峻考验,2024年暑期部分景区就曾因客流超载导致体验下降。此外,如何将”一次性游客”转化为”终身粉丝”,仍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难题。漯河神州鸟园将优惠期严格控制在6月10日至30日,正是出于对暑期客流均衡分布的考量。
未来的突破点可能在于”旅游+”的跨界融合。比如结合准考证开发”青春纪念游”特色线路,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研学旅行,或者利用AR技术让历史遗迹”对话”当代青年。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通过21个剧场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其非门票收入占比已达65%,这种创新模式值得借鉴。
从更宏观视角看,河南景区这场”准考证狂欢”实质是一次供给侧改革实验。它打破了”靠山吃山”的传统文旅思维,转而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重构服务链。当全国文旅产业都在寻找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密码时,河南用实践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用青春活力激活古老文明,以创新服务转化资源优势,让文化自信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这场始于准考证的文旅变革,或许正在书写中原大地旅游经济的新篇章。